文化是茶館的靈魂
茶館能顯示一個城市和一個地區的氣魄,這和中國傳統深厚的茶文化在今天得到發揚是分不開的。
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中國時去上海的湖心亭茶樓品茶,外國媒體尤其是英國媒體的大量報道,使得全世界都知道了,原來中國的茶館是這么的美好!湖心亭茶樓的中國“獅峰龍井”茶、綠波廊的船點心,受到了女王的高度贊賞!中國湖心亭這個“海上第一茶樓”,由此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關注,也因此,湖心亭不斷地開始接待外國的領導政要、知名人士,有趣的是德國總理施羅德來滬在別的茶館喝完茶,覺得還未得味,偏又跑到湖心亭喝了“梅塢龍井”才認為喝到了中國茶。外國政要們要體驗的是中國的茶文化。
現在中國茶館蜚聲中外,成為城市的驕傲,是因它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坐落豫園中的上海湖心亭茶樓能容納二百多人品茶,有古樸典雅的設備和民族傳統特色,有綠茶,紅茶和黑茶等各式名茶,還有專業茶藝表演隊,可聞賞到江南絲竹優美的樂曲,坐在亭中品茗賞景的情趣會讓你忘記身在鬧市。湖心亭的“好茶好水”,能把沏茶用水做到極致,這可不是一句話的事情,對沏茶用水必經過凈化處理,沖泡的茶湯方才清澈甘甜??康氖强萍?、是文化。畢竟水為茶之母,“精茗蘊香,借水而發,無水不可與論茶也”。
茶館首先要有文化創意。上海湖心亭茶樓已有二百多年歷史,至今,改革開放的春風,使得其更上一層樓。茶樓做的文化產品,是為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吸引受眾的注意力,僅茶館用水要凈化、礦化的這種做法,就是創舉,在茶館業鮮有同類。
其次,茶館的文化創意還要引人眼球。北京老舍茶館的“前門四合茶院”,凸顯北京四合院文化,按老北京傳統建筑四合院為原形,把應該建在平地上的四合院,蓋在二樓上,為的是要把現代的“茶藝館”,裝進老北京傳統的四合院里,創建成海內外都沒有的當代完美的“茶藝館”。從開張之日起,一直茶客盈門。這個文化創意就是成功的。值此,不難看出,一個茶館的魅力和茶館的運作,是要依賴文化創意為先導的。
茶館要留意受眾的注意力,玩的不僅是風雅趣味,經營者要的是能從中產生的巨大生產力和經濟機會,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。其間,天津相聲茶館的應時而生,就足以證明。茶館里面說相聲,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事,因為一千多年前,茶館就有說唱藝術存在。關于近代的茶館,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說:“最早的戲館統稱茶園,……當年的戲館不賣門票,只收茶錢,聽戲的剛進館子,‘看座的’就忙著過來招呼了,先替他找好座兒,再順手給他鋪上一個藍布墊子,很快地沏來一壺香片茶,……(引自梅蘭芳的《舞臺生活四十年》)”舊時的相聲茶館,也有其遺韻。今天的相聲走進茶館,復蘇了當時像天津“名流茶館”這樣的瀕臨倒閉的茶館。與此同時,引進相聲演出對于一些經營困難的茶館,就成了起死回生的良藥。而像侯寶林先生的高足相聲演員黃鐵良和很多當時賦閑在家的演員,也有了去處。相聲演員去茶館演出,靠的是開放搞活政策的“護身符”,政策允許個體相聲演員成立相聲演出團隊,便使他們有了合法資格一直活躍在茶館的舞臺上至今。天津相聲茶館的演員,也可以在家里接待外國的朋友們,記得原巴西國家隊足球教練盧森博格來天津工作,先用一周時間對天津工作環境進行初步了解,接待方為讓盧森博格得到充足休息,晚上給盧森博格安排了特別節目——到天津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家作客。楊少華、楊儀父子就在家中用相聲接待巴西客人,至于盧森博格能否通過翻譯感受到天津相聲的幽默,相信經過這晚的體驗,會使這個外國人終生難忘。
上海的湖心亭茶樓、北京的老舍茶館、天津的相聲茶館,它們所做出的文化創意,一方面展示的是茶館的魅力,同時還顯示城市氣魄。隨著國力的不斷提高,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旺盛,文化消費日益增長,創意產業,為茶館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,這就要求我們有新的思維和新的智慧。中國茶館能濃縮出中國人的生活情感和向往,讓中國茶文化走出去。